周报@2023-09-02
React 相关问题的总结
isomorphic 和 hydrate
Isomorphic(同构)
同构是指一种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使用相同的代码基础的编程模式。在此模式下,应用程序的首个页面渲染是在服务器上完成的,后续的页面交互则由客户端负责。同构的主要优点在于其提高了首屏加载速度,同时还有助于搜索引擎优化(SEO)。
同构架构能实现代码重用,降低维护成本,并提供更统一的用户体验。它允许服务器生成与客户端应用相同或相似的用户界面,从而实现无缝的交互。换句话说,同一份代码可以用于服务器渲染 (SSR) 和客户端渲染 (CSR)。
代码层面的例子:可能存在 useIsomorphicLayoutEffect
这样的例子,部分代码(useLayoutEffect
)不能在服务端运行需要使用 useEffect
替换,到客户端缓存真正的方法。
主要特点
- 代码复用: 同一份代码可以在服务器和浏览器中运行,降低了维护成本。
- 更快的首屏渲染: 服务器可以预先生成页面的初始状态,提供更快的页面加载速度。
- 优化SEO: 由于内容是在服务器端生成的,搜索引擎更容易抓取和解析网站内容。
工作原理
- 服务器端渲染(SSR): 当用户首次请求一个页面时,服务器会运行JavaScript代码并生成初始页面内容。
- 客户端渲染(CSR): 一旦页面被加载和执行,客户端接管页面的交互逻辑。此后的所有操作都由客户端负责。
应用场景
- 内容网站: 对于需要SEO优化的网站,同构可以显著提高搜索排名。
- 交互复杂的应用: 对于需要快速响应用户操作的应用,客户端渲染能提供更流畅的用户体验。
- 资源受限环境: 在网络不稳定或设备计算能力有限的场合,服务器预渲染能提供更稳定的性能。
Hydrate(水合)
"Hydrate" 是前端开发中的一个概念,通常用于描述客户端激活(或填充)服务器端渲染(SSR)的 HTML 的过程。简而言之,这是一个从服务器渲染的静态 HTML 到客户端动态交互的过渡过程。
Hydration 是一个过程,其中一个由服务器渲染的静态 HTML 页面在客户端被转化为一个动态的、可交互的应用。在这个过程中,React 会为服务器渲染的静态内容 "附加" 事件监听器,使其变得可交互,但不重新渲染 DOM。
为什么需要它?:既然我们已经从服务器得到了渲染好的 HTML,重新渲染整个页面会浪费性能并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屏幕闪烁。Hydration 允许我们保持初始服务器渲染的 HTML 结构,只是使其变得动态和可交互。
如何使用: 在 React 中,你通常使用 ReactDOM.hydrate()
来实现此目的,而不是常见的 ReactDOM.render()
。这告诉 React,该应用的部分已经在服务器上渲染,所以 React 只需附加事件监听器,而不是重新渲染整个应用。
示例
在一个使用 React 的同构应用中,服务器端可能使用以下代码生成 HTML:
1const htmlString = ReactDOMServer.renderToString(<App />);
然后,客户端使用以下代码进行水合:
1ReactDOM.hydrate(<App />,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root'));
这里,ReactDOM.hydrate()
方法会接管服务器端生成的 HTML,并添加必要的事件监听器,使其成为一个完全交互式的应用。
综合来说,同构和水合是前端开发中用于提高性能和用户体验的关键概念,尤其是在使用现代的 JavaScript 框架和库(如 React、Vue 等)时。这两个概念通常是相辅相成的,目的是在保证性能和SEO的同时,提供丰富的用户交互。
工作原理
- 服务器端渲染(SSR): 在服务器端,应用的初始状态和界面被渲染为静态HTML。
- 客户端接管: 该静态HTML被发送到客户端。随后,JavaScript在客户端加载并运行。
- Hydration过程: 在这一步,客户端的JavaScript代码不会重新渲染整个DOM,而是会“识别”已经存在的DOM元素,并将其与React(或其他框架)的状态绑定起来,使其变得可交互。
主要优点
- 性能提升: 由于不需要重新生成整个DOM,因此可以更快地实现客户端交互。
- 用户体验: 用户看到的首屏内容是由服务器生成的,这样能够更快地展示内容,提升用户体验。
- SEO优化: 服务器端渲染的内容能被搜索引擎更容易地抓取和索引。
注意事项
- 状态一致性: 在Hydration过程中,客户端的初始状态必须与服务器端渲染的HTML匹配,否则会导致错误或不一致的行为。
- 资源消耗: 虽然Hydration提高了性能,但它也需要额外的客户端计算,这在低端设备上可能是一个问题。
总体而言,Hydration是同构应用中的一个关键步骤,它使得服务器端渲染的应用能够在客户端快速变得可交互,同时维持应用性能和用户体验。然而,开发者需要确保服务器和客户端状态的一致性,以避免潜在问题。
React Hooks 的实现原理
首先,React 使用一个称为“fiber”的结构来表示组件树中的一个单元。每个 fiber 都有一个与之关联的 hooks 链表。React 使用全局变量来保存当前正在工作的 fiber 和当前正在工作的 hook。
基本结构:
1let currentFiber = null; // 当前的 fiber
2let workInProgressHook = null; // 当前正在处理的 hook
当我们在组件中调用一个 hook,例如 useState
,它实际上是在 currentFiber
上的 hooks 链表中查找或创建新的 hook。
useState 的简化版:
1function useState(initialValue) {
2 let hook;
3
4 // 判断当前 fiber 是否有 hook
5 if (currentFiber.alternate && currentFiber.alternate.hooks) {
6 hook = workInProgressHook = currentFiber.alternate.hooks;
7 } else {
8 hook = {
9 state: initialValue,
10 queue: [],
11 next: null
12 };
13 if (!currentFiber.alternate) {
14 // 为 fiber 创建一个 hook
15 currentFiber.alternate = {
16 hooks: hook
17 };
18 }
19
20 if (workInProgressHook) {
21 // 如果有正在工作的 hook,将新 hook 追加到链表的末尾
22 workInProgressHook = workInProgressHook.next = hook;
23 } else {
24 // 初始化第一个 hook
25 currentFiber.hooks = workInProgressHook = hook;
26 }
27 }
28
29 // ... (处理 hook 的 queue)
30
31 return [hook.state, action => {
32 hook.queue.push(action);
33 // ... (触发组件更新)
34 }];
35}
当你多次在一个组件中调用 useState
,上述代码通过 workInProgressHook
链接每个 hook,确保它们的顺序和状态在重新渲染时保持不变。
useEffect 的简化版:
1function useEffect(callback, dependencies) {
2 const oldHook = workInProgressHook
3 && currentFiber.alternate
4 && currentFiber.alternate.hooks;
5
6 let hook = {
7 callback,
8 dependencies,
9 next: null
10 };
11
12 if (oldHook) {
13 // ... (与 useState 类似地进行 hook 重用和链接)
14 } else {
15 // ... (初始化和链接 hook)
16 }
17
18 // ... (比较 dependencies 判断是否运行回调)
19}
当组件渲染完成后,React 会检查注册的 useEffect
回调,并在适当的时机执行它。
要注意的是,这些代码是简化的,并没有考虑到 React 中的许多优化和特性,例如批处理、并发或中断的更新等。但它提供了一个高层次的视图,解释了 React 如何使用 hook 链表来维持状态和副作用。
要深入了解 Hooks 的实现,最好的方式是直接阅读 React 的源码。但希望这个简化的描述能帮助你理解其背后的基本思想和机制。
React Fiber 如何实现切片的
Fiber 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使 React 支持中断式渲染,这是通过引入时间切片来实现的。时间切片允许 React 在多个帧之间分割渲染工作,从而不会阻塞主线程太长时间。
实现时间切片的关键要素:
- Fiber 数据结构:在 React 中,每个组件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 Fiber。每个 Fiber 是一个工作单位,存储了组件的状态、类型、子组件等信息。这是时间切片的基础,因为每个 Fiber 都可以被单独处理。
- Work Loop:React 有一个循环,称为工作循环,它不断地检查并执行工作。它会尝试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,但如果当前帧的时间快要用完,它会中断工作并在下一帧继续。
- requestIdleCallback:React 利用
requestIdleCallback
(或其自定义的回退实现)来决定何时开始下一个工作单元。它会在浏览器的主线程空闲时被调用,从而允许 React 在主线程空闲时进行渲染。 - 任务的优先级:不是所有任务都是平等的。一些更新(例如由于用户交互导致的更新)具有比其他更新更高的优先级。React 根据更新的类型为其分配优先级,确保高优先级的任务先被处理。
- 中断与恢复:由于每个 Fiber 是一个单独的工作单元,所以在处理一个 Fiber 后,React 可以决定是继续处理下一个 Fiber 还是中断。如果当前帧的时间不够,或有更高优先级的任务在队列中,React 可以中断当前的工作并稍后恢复。
如何工作的:
当一个新的渲染或更新任务被触发时,React 将其加入工作队列。工作循环开始执行,首先检查当前的优先级和剩余时间。
React 开始处理最高优先级的工作,通常从根 Fiber 开始,然后深度优先地遍历子 Fiber。对于每个 Fiber,React 检查是否有状态更改或新的渲染工作要做。
如果当前帧的时间用完,或有更高优先级的任务进入队列,React 会中断当前的工作并标记它为未完成。在下一个帧或当有空闲时间时,React 会从上次中断的地方继续。
一旦所有工作都完成,React 进入提交阶段,将计算的变化应用到实际的 DOM 上。
这种切片和调度的方式确保了即使有大量的渲染任务,用户界面也仍然响应迅速。
任务调度与 requestIdleCallback
尽管 requestIdleCallback
是理想的 API,但不是所有浏览器都支持它,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其表现可能并不稳定。因此,React 实现了自己的任务调度器。
React 的调度器的目标是确保高优先级任务被快速处理,同时为低优先级任务找到一个合适的时间窗口。例如,动画或输入应该立即响应,而隐藏屏幕上的组件的更新可以推迟。
什么是 Fiber?
Fiber 既是一种数据结构也是一种算法。在数据结构上,每个 Fiber 节点代表一个组件实例的工作单位,并包含关于该组件的信息。
Fiber 节点有以下关键字段:
- type: 组件的类型(例如,
div
、span
或任何自定义组件)。 - key: 一个用于跟踪节点的字符串。
- child: 第一个子 Fiber。
- sibling: 下一个兄弟 Fiber。
- return: 父 Fiber。
- alternate: 表示该 Fiber 在当前树和工作中树之间的替代版本。
通过这些字段,React 可以形成一个 Fiber 树,它与组件树相对应。
工作过程
React 的渲染和更新工作被分成两个主要阶段:
- Reconciliation: 在这个阶段,React 会遍历 Fiber 树来确定哪些部分需要更改。这个过程可以被中断。
- Commit: 一旦确定了所有更改,React 将在这个阶段一次性将它们应用到 DOM 上。这个过程是连续的,不能被打断。
调度
React 根据任务的类型和来源为其分配优先级。例如,由于用户交互产生的更新(如输入或点击事件)具有更高的优先级,因此它们将比由于网络请求产生的更新获得更快的处理。
双缓冲技术
Fiber 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其双缓冲技术。每个 Fiber 节点都有一个 alternate,用来在正在构建的树(工作中的树)和当前在屏幕上的树之间进行交替。
这意味着,当 React 在构建一个新的更新时,它不会立即影响到屏幕上的树。而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更新树后,一次性地交换这两棵树,使新树成为屏幕上的树。这确保了屏幕上的 UI 是一致的,避免了可能的不一致状态。
合并更新
在时间切片内,如果多次 setState
调用发生在同一事件循环中,React 会尝试批量处理这些更新,以避免不必要的渲染和计算。这可以提高性能并确保一致性。
递归中断问题
传统的递归确实是不能中断的。如果你尝试在深度优先遍历(DFS)的中间直接中断一个递归函数,你将无法在中断的地方继续执行。这正是为什么 React 在 Fiber 架构中对其进行了重大改变。
在 React 的早期版本中,它确实使用了递归来遍历组件树,但这种方法在大型应用中可能会导致长时间的阻塞,因为一旦开始,就无法中断遍历过程。
Fiber 的引入改变了这一点。React Fiber 为每个组件创建了一个 Fiber 数据结构(可以看作是一个表示组件工作的单元)。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,虽然 Fiber 使用了深度优先遍历的概念,但它不是递归实现的。相反,它使用了迭代和循环,这使得在任何给定的工作单元之后都可以中断和恢复。
React 通过维护自己的“堆栈”和使用循环来模拟深度优先遍历的行为。这样,React 在完成一个 Fiber 的工作后可以保存其位置,中断渲染过程,然后在必要时返回并从上次离开的地方继续。这是通过 Fiber 数据结构中的几个字段(例如 child
,sibling
和 return
)来实现的,这些字段帮助 React 知道下一步去哪里。
所以,虽然 Fiber 仍使用 DFS 的概念,但它已经摆脱了传统递归的限制,从而允许中断和恢复工作,这是实现时间切片功能的关键。
简化版本代码
为了解释 React Fiber 的工作方式,我会为你提供一个非常简化的版本,用于模拟深度优先遍历(DFS)的行为,但不使用传统的递归,从而允许中断和恢复。请注意,这只是为了说明,并不代表 React 源代码的真实实现。
首先,定义一个简单的 Fiber 数据结构:
1function FiberNode(component, props) {
2 this.component = component;
3 this.props = props;
4 this.child = null;
5 this.sibling = null;
6 this.return = null;
7}
child
是组件的首个子节点。sibling
是组件的下一个兄弟节点。return
是父组件。
接下来,定义一个简单的工作循环:
1let nextUnitOfWork = null; // 下一个工作单元
2
3function workLoop(deadline) {
4 while (nextUnitOfWork && deadline.timeRemaining() > 0) {
5 nextUnitOfWork = performUnitOfWork(nextUnitOfWork);
6 }
7 requestIdleCallback(workLoop);
8}
9
10requestIdleCallback(workLoop);
11
12function performUnitOfWork(fiber) {
13 // 这里会执行组件的渲染或其他相关工作
14 console.log(`Working on ${fiber.component}`);
15
16 // 假设我们有一个函数来确定子节点
17 const children = createChildFibers(fiber);
18
19 if (children.length > 0) {
20 fiber.child = children[0];
21
22 // 为子 Fiber 设置 sibling 和 return 连接
23 let previousSibling = null;
24 children.forEach((child, index) => {
25 if (index > 0) {
26 previousSibling.sibling = child;
27 }
28 child.return = fiber;
29 previousSibling = child;
30 });
31
32 return fiber.child;
33 } else {
34 // 如果没有子节点,我们继续到 sibling,如果没有 sibling,我们返回到父节点。
35 let nextFiber = fiber;
36 while (nextFiber) {
37 if (nextFiber.sibling) {
38 return nextFiber.sibling;
39 }
40 nextFiber = nextFiber.return;
41 }
42 }
43 return null;
44}
上述代码中,我们使用 requestIdleCallback
来执行 workLoop
,它会处理每个 Fiber 单元,直到达到帧的时间限制。一旦时间结束,我们就会退出循环,并在有空闲时间时继续工作。
performUnitOfWork
函数执行当前 Fiber 的工作,并返回下一个要处理的 Fiber。如果一个 Fiber 有子节点,我们首先处理子节点。如果没有子节点,我们转到兄弟节点,如果没有兄弟节点,我们返回到父节点。
这种方式确保了深度优先遍历,同时通过使用循环而不是递归,允许我们在任何时候中断和恢复渲染过程。
再次强调,这只是为了说明原理的简化模型,并不完全代表 React 的真实实现。实际的 React 源代码包含许多优化和额外的特性,但上述代码为你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概念,帮助你理解 Fiber 如何工作。
Node.JS 的链路追踪
链路追踪(Link Tracing)在 Node.js 应用中是用于监控和诊断应用性能、调试以及安全审计的一种关键技术。通常,链路追踪是通过在应用的每一层(包括接口请求、中间件、数据库调用等)插入唯一的标识符来实现的。
- 追踪标识符: 首先,当一个请求进入系统时,一个唯一的追踪标识符(通常称为 Trace ID)会被生成或获取(如果请求中已经附带有)。
- 传播机制: 该标识符会在整个链路调用中传播。每次系统内部进行服务调用时,这个标识符都会作为参数或者在 HTTP 头中传递。
- 数据收集: 在链路中的各个节点,相关的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执行时间、状态等)会被记录下来,与 Trace ID 关联。
- 存储和可视化: 收集到的数据通常会被存储在专门的追踪数据库中,并通过可视化工具进行分析。
tar 命令介绍
tar
是一个常用于 Linux 和 UNIX 系统的工具,用于处理归档文件。归档文件是一个文件,其中包含了多个文件和目录(可能与其层次结构),通常用于备份和文件传输。
tar
命令的名称来源于 "tape archive",尽管现在很少有人使用磁带进行备份,但这个命令仍然非常有用。
1. 主要参数:
-c
:创建新的归档文件。-x
:从归档文件中提取文件。-t
:列出归档文件的内容。-f
:用于指定归档文件的名称。-v
:详细模式,显示操作过程。-z
:使用 gzip 对归档进行压缩或解压。-j
:使用 bzip2 对归档进行压缩或解压。-J
:使用 xz 对归档进行压缩或解压。-p
:保留文件的原始权限。--exclude
:排除文件或目录。
2. 常见的使用示例:
-
创建一个归档文件:
1tar -cvf output.tar foldername/
-
创建一个 gzip 压缩的归档文件:
1tar -czvf output.tar.gz foldername/
-
创建一个 bzip2 压缩的归档文件:
1tar -cjvf output.tar.bz2 foldername/
-
创建一个 xz 压缩的归档文件:
1tar -cJvf output.tar.xz foldername/
-
从归档文件中提取内容:
1tar -xvf output.tar
-
从 gzip 压缩的归档文件中提取内容:
1tar -xzvf output.tar.gz
-
列出归档文件的内容:
1tar -tvf output.tar
-
从归档中排除文件或目录:
1tar -czvf output.tar.gz foldername/ --exclude=foldername/somefile --exclude=foldername/somedir/
这只是 tar
命令的一部分功能。为了掌握所有功能和选项,可以查阅 tar
的手册页:man tar
。